活動回顧 | “職道同行”系列活動——政策研究入行門路全拆解
- 9月29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2025年9月26日,香港菁才交流協會與星學匯聯合主辦了第四場“職道同行”系列活動,作為長期關注青年發展的機構,此次聚焦政策研究行業,專門邀請了 3 位深耕香港政策研究領域的師兄 —— 來自新青年論壇的研究總監吳師兄、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的助理所長潘師兄,以及清華大學博士生楊師兄,從入行契機到實戰技巧傾盡所學,為內地港生鋪平返港就業規劃之路。

一、入行契機:從興趣萌芽到職業選擇
面對“何時開始有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想法”這一問題,3 位師兄分享了各自獨特的經歷,為不同階段的同學提供參照:
1、中學時種下入行種子
吳師兄坦言,自己對公共政策的興趣早在中學時就已萌芽:中學時對社會事件有興趣,還參加過涉及政策倡議的活動,令他更加關心社會時事。後來對國際關係亦產生興趣,一路沿著這個方向走,自然就加入政策研究的隊伍。對他而言,入行並非突然的決定,而是長期關注社會、參與實踐後的順理成章。

2、大學參加研究項目開啟研究之路
潘師兄笑稱,自己直到大學才慢慢找到方向:大學讀書期間報名跟政治學教授做研究,發現原來研究可以帶來新的世界觀同觀察角度,從此才考慮在這個行業發展。他以經歷告訴同學:即使起步晚、暫時沒找到方向,偶然的實踐機會也可能開啟新道路。

3、學術積累中明確方向
楊師兄則是透過學術學習逐步聚焦政策研究:本科及碩士修讀政治相關科目,找工作時想找一份可以延續研究興趣的工作,後來加入香港一間大型社會團體做研究,之後轉到更專業的研究機構,逐漸開展政策研究的職業生涯。對他而言,清晰的學術規劃與對“延續興趣”的堅持,是入行的關鍵。

二、打破誤解:內地讀書反而是你的優勢
好多同學會擔心:我在內地讀書,回到香港做政策研究會不會“認同度低”?師兄們反而覺得,這恰恰是你的獨特優勢 ——
熟悉內地與香港兩地的社會環境,尤其在研究大灣區發展、跨境政策等議題時,你能更快理解兩地的制度差異與合作潛力;
只要平時多關注香港本地時事(建議直接看香港本地新聞、政策文件,避免只靠中間平台接收篩選後的資訊),積累對香港社會的“貼地認知”,內地求學經歷會讓你更具競爭力。
三、入行必知:唔同機構揀邊樣?睇性格揀對路!
想做政策研究,並非只有“考政府工”一條路。師兄們詳細拆解了香港常見的 4 類就業方向,幫你對號入座:
其中,師兄們特別提到:選擇機構不如先選擇“題目”—— 如果你喜歡研究珠三角發展,就別去主攻土地政策的智庫;想做民意調查,就多關注做社會調查的團體。興趣才是長期堅持的關鍵!
四、實戰技巧:從數據到 AI,新手都啱用!
1、遇見數據不要怕,基礎就夠用
很多同學聽到政策研究要“數據分析”就感到頭痛,但其實政策研究並非一定需要高深的數學技能:
基礎要求:會看數據表、懂簡單統計(如百分比、平均值),中學數學知識就夠起步;
進階技能:如果想做民意調查或大數據分析,可學 Excel 進階功能、數據分析軟件(如SPSS),但這些都可以邊做邊學;
講故事能力:師兄提醒,“比起識 Run 模型,更重要嘅係識將數據講成故事—— 將複雜數據轉化成普通人都明嘅結論,先至係政策報告嘅核心”。
2、搵數據有捷徑,呢幾個平台記低佢!
做研究最怕“冇數據”?師兄們分享咗香港常用的數據來源,新手直接用:
官方數據:香港統計處、特首政策組報告等
民調數據:香港研究協會、民意觀察研究中心等
國際數據: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(WTO)、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(IMF)等
師兄還分享一個小技巧:“如果搵唔到某一年嘅數據,或者數據有缺漏,可直接發郵件問相關部門(如統計處、發展局),佢哋通常會回覆,甚至提供原始數據!”
3、AI 可以用,但不要完全“交畀機器”
現在 AI 流行,師兄們亦提到AI 在政策研究中的用法,但有條“紅線”一定要記住:
可以用 AI 做嘅事:整理訪談錄音、幫 Excel 寫公式、校對報告文法等;
但千萬不要用AI 寫報告核心內容!師兄強調:“研究員最寶貴嘅係『思考過程』—— 如何分析問題、如何得出結論,呢啲靠 AI 只會減弱自己嘅能力,長遠一定蝕底。”
五 、入行最重要的品質
3 位師兄都提到,學歷、技能固然重要,但以下品質才是決定你能走多遠的關鍵:
1、好奇心:不要淺嘗表面,要深究核心
師兄認為,好奇心是推動政策研究持續深入的“源頭動力”,從事政策研究絕不能充當“被動接收者”,要主動提出質疑。對於在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而言,好奇心更是彌補“香港本地資訊差”的關鍵。
2、觀察力:從細微變化挖掘研究切入點
師兄強調,要時刻觀察社會中的特別現象與細微變化 ,才可以找到研究的切入點。
3、社會關注:關注政策產生的影響
師兄們指出,須具備“社會關注意識”—— 不能僅聚焦於政策文本的邏輯與數據,更要主動追蹤政策落地後的現實影響:這項政策是否真正解決了目標問題?是否對特定群體造成了未預期的影響?不同持份者對政策的反饋有何差異?
4、求知欲:主動彌補知識盲點
師兄提到知識的累積非常重要,政策研究覆蓋的議題極廣,沒有人可以對所有公共政策的所有議題完全掌握,而求知欲是應對知識盲點的最佳武器。
5、興趣:支撐長期走下去的“底氣”
興趣是支撐在政策研究領域長期走下去的“底氣”。政策研究過程可能漫長枯燥,唯有對探究社會問題抱有真切興趣,才能願意投入時間學習深耕政策研究。
六 、福利時間
當日分享會除了有乾貨滿滿的行業解析,現場更為同學們提供CV 指導——師兄根據政策研究行業的求職需求,針對 CV 內容優化、經歷突出、技能呈現等方面,給出建議,幫同學們在求職時更有優勢!
當日未能參加到現場,又或者對 CV 優化仍有疑問的同學,不妨在評論區留言“想了解 CV 指導”,我們會整理CV指導要點,助力你順利踏入政策研究領域!
無論你是正在內地求學,還是準備好在香港發展,只要對政策研究有熱情,願意培養好奇心、觀察力與求知欲,相信你都能在這個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。歡迎留言,為求職就業做足準備!
求知欲:主動彌補知識盲點
好奇心:不要淺嘗表面,要深究核心
搵數據有捷徑,呢幾個平台記低佢!
大學參加研究項目開啟研究之路
大學參加研究項目開啟研究之路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