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回顧丨“職道同行”系列活動——中醫行業分享:摸準回港從業的「經絡脈象」
- 7月2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2025年6月27日,香港菁才交流協會聯同星學匯舉辦“職道同行”系列活動——中醫行業分享會。活動邀請了三位中醫界的師兄師姐,拆解回港從業攻略,給同學們帶來一場“對症下藥”的經驗分享,快來收藏屬於內地港生的回港從業攻略!

一、職業發展路綫圖:從初階到專家的成長軌跡
“畢業回港後,我可以去哪裡工作?”相信這是很多希望回港從事中醫的同學的核心難題。林蓓茵博士還原求職初體驗,分享多維度職業方向。

1、公立醫療體系
體系架構:全港 18 區設有中醫診所教研中心,入職起點為初級中醫師(JCMP)、培訓中醫師(CMPT)、中醫師II(CMP II)、中醫師I(CMP I)、高級中醫師(SCMP)、顧問中醫師(CMC),最高可至高級顧問中醫師(SCMC)。
待遇與培訓:初級中醫師月薪約 1.8 萬-2.3 萬港元,培訓中醫師達 2.4 萬-3.4 萬港元;體系內提供獎學金培訓計劃(如赴北京中醫科學院進修)及系統化臨床實習。
優點:工作時間規律,培訓體系完善,經歷對後續求職具含金量。
不足:合約年期短,晉升空間有限,初期工作沉悶,每間待遇不同。
2、學術與研究路徑:大學教研崗位
工作機會:香港中文大學、香港大學、浸會大學等院校中醫藥學院偶有招聘初級中醫師或教學助理,每年提供職位約 2-3 個。
晉升路線:
(1)初級中醫師→助理講師→講師→高級講師→首席講師。
(2)研究助理→研究員→助理教授→教授。
要求:需結合臨床經驗與學術背景,部分要求碩士或博士學位。
3、其他發展方向
非牟利機構與義診:如青松觀、黃大仙、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等,提供免費義診機會,適合積累臨床經驗(如每日診療 60 例患者)。
私人醫療機構:招聘偏好有公立體系經驗或碩士學歷者,需具備 2-3 年臨床經歷。
自僱與診所經營:需積累足夠資歷後獨立開業,或加入私營診所擔任駐診醫師。
二、中醫執業考試攻略:從筆試到面試的避坑指南
現場有不少同學對“如何獲得中醫執業資格”這個核心問題感到惆悵,中醫師王凯腾師兄對考試難點提出實戰建議:
1、考試形式與重點
筆試:需特別注意香港中醫條例(如西藥使用限制、有毒藥材劑量規範),內地與香港課程差異易成扣分點。
口試:
(1)模式:分 “完整病案”(給詳細的四診資料)與 “不完整病案”(僅給主症,需自行拓展)。
(2)準備要點:收到試題後先確認科目(內科/針灸等),利用有限空間快速梳理診斷邏輯,避免因緊張遺漏關鍵步驟。
(3)應對技巧:若緊張導致未聽清問題可請考官重複提問,表達時盡量邏輯清晰。
2、版本選擇與習題練習
教材版本:以第五版為主,第七版和第十版內容可作補充。
練習方法:建議把近年真題與模擬題全部做完。進行全真模擬,建議錄音檢查表達流暢度,避免口誤(如診斷名稱錯誤)。
三、進修建議:學歷提升和職業發展

“如果要繼續進修,可以有邊啲進修方向?”中醫師李嘉欣師姐結合自身經驗,分享多維度進修建議:
1、畢業後升學VS考牌?
把握9個月空窗期:內地畢業需等 9 個月考牌,90% 同學會選擇兼職,但易因工作鬆懈溫書進度。不如先準備升學,就讀本地碩士課程時,一邊讀書一邊用圖書館資源溫考牌,還能組隊練口試。
2、學歷進修方向
中醫類碩士:內科、針灸、中藥學碩士為首選,部分院校設置腫瘤科、骨科等專業方向。
跨領域深造:公共衛生碩士、工商管理碩士(MBA)、現代醫學類課程(如物理治療、家庭醫學)等
。
四、内地港生專屬 Q&A
Q:非本地畢業考生,備考的時候最容易忽略哪方面的問題或內容?
A: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兩地中醫制度的差異,例如香港對部分毒性藥材限制嚴格,需要謹慎留意。
Q:先工作 OR 讀碩士半工讀?
A:建議先考中醫執業資格證,因為跟診過程中,不同的中醫師有不同的臨床思維,往往與教科書的標準化體系存在出入,而執業考試的考核重點偏向規範流程,若過早投入跟診工作,會增加備考難度。
若受客觀條件限制需選擇半工讀模式,結合實踐經驗,推薦優先選擇在診所兼職,能提供臨床觀摩場景,又可靈活協調學習時間,遇到疑難知識點可以即時向帶教醫師請教。
Q:攻讀碩士或求職時,CV中哪些內容更關鍵?
A:建議優先考取雅思 7 分及以上成績,能為申請各類碩士課程提供更多選擇空間。此外,積極參與校內實踐活動亦不可或缺,如投身社會服務性質的義診項目。
Q:攻讀公共衛生碩博或政策學科,對進入政府擔任公務員是否有幫助?
A:若以擔任公務員為目標選讀課程,不建議僅為入職而修讀跨學科內容,因所學知識很可能難以應用於實際工作。更合適的做法是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專業方向,從長遠看更有利於職業發展與能力積累。
Q:AI 會取代中醫嗎?
A:中醫四診依賴臨床經驗與人際溝通,AI 受限于醫療數據不互通與法律責任界定,短期內難以取代。但建議關注 AI 技術(如遠程診療輔助工具),提升職業競爭力。
Q:海外深造是否必要?
A:可在積累 3-5 年臨床經驗後選擇海外進修,需先具備良好英語能力(如 IELTS 成績),並結合自身職業目標規劃。

在香港從事中醫工作,需兼具專業資格、臨床熱忱與靈活適應能力。無論選擇公立體系、學術路線或私人診所,持續精進診療技術與溝通技巧是關鍵。中醫的核心是 “以人為本”,懷揣初心並腳踏實地,終能在業界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。




留言